原标题:成都市实验小学研发“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” 开具个性化“运动处方”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
四川行知教育网讯:“假如没有健康,孩子就没有未来。”成都市实验小学(以下简称实小)校长李蓓说,健康的体魄、阳光的心态,是送给孩子们一辈子的礼物,比孩子多考几个100分更有意义。
日前,实小自主研发了“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”,学生在校期间,体育课堂上的表现、体育考试成绩、日常锻炼情况及膳食结构的调整等,都能够最终靠该平台予以展示。家长可以每时每刻了解到孩子的锻炼情况,并根据老师的建议调整在家的锻炼项目和膳食情况。
11月5日,实小举行“趣味运动会”,学生自创体育项目,低年级的学生把穿衣服、系鞋带与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。操场上,欢呼声,加油声此起彼伏。为了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,也为了不让“健身”成为一句口号,学校做了很多努力。“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”的研发就是例证之一。李蓓表示,开发该APP的初衷,是为了让数据记录学生锻炼的过程,精准地开具“个性化处方“,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,这也体现了实小对待体育学科的态度。
教师进入“教师端”,上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,如果有迟到、旷课、课堂表现不佳等行为,会相应地减扣分数;相反,如果在课堂上锻炼认真,则可以加分。这将作为学生学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,家长也可以每时每刻通过该APP了解到孩子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。
当学生和家长进入“学生端”后,有可能看到老师推送的运动视频。比如学生掌握不了跳绳技巧,或者体前屈的姿势不对,老师就会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推送视频,让学生可以在家期间加强锻炼。如果家长收到“膳食结构调整”的建议,那就更需要引起重视了,是因为孩子体重超标或者营养不够,体育老师和学校营养老师联手,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膳食搭配建议。
“曾经教育圈里有一种调侃,‘体育很重要,忙起来就不要。’而在实小,‘体育很重要,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要。’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,这是一条‘红线’,任何科任老师不能够占用。”实小规定,学生每天要坚持锻炼一小时,在校6年期间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,并且有一项擅长。学校还规定学生在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为平均心率130次每分钟,学生每天在家锻炼30分钟,运动负荷为平均心率130次每分钟。“如果学生上一堂体育课,身上都没有出汗,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意义的。”分管体育学科的副校长何国强每次巡课,都会摸一摸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出汗,看看老师安排的运动项目是否科学。
据了解,实小源雅校区一共有120多名教职员工,其中体育老师就有12名,占比很高。每一名体育老师除了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,还会根据各自的擅长,为学生开设排球、足球、羽毛球等兴趣课程,此外,学校鼓励家长为孩子提供各种日常训练机会,参加各种专业比赛,通过“纵横交错”,广泛培育学生对体育的兴趣,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,陪伴他们一生的成长。”李蓓说。